岳飞(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),字鹏举,相州汤阴(今河南汤阴县)人,祖籍东昌(今山东聊城)。他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、军事家、战略家、民族英雄、书法家、诗人,位列南宋“中兴四将”之首。
岳飞自二十岁起,先后四次从军,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。建炎二年(1128年)起,他一直积极抗金,收复了建康、襄阳六郡等地,并在绍兴十年(1140年)挥师北伐,两河人民纷纷响应,夹击金军。
岳飞治军赏罚分明,纪律严整,率领的“岳家军”以“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打掳”著称,金军有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的评语。他还重视人民抗金力量,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,以收复失地。
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,他的不朽词作《满江红》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。1142年1月,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、部将张宪一同遇害。宋孝宗时,岳飞被平反昭雪,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,追谥武穆,后又追谥忠武,封鄂王。
岳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的“精忠报国”精神历经世代,一直流传至今,是中国历史上抵抗外敌、捍卫国家尊严的重要篇章你知道吗?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一位名叫岳飞的英雄,他的故事至今仍让人热血沸腾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走进这位传奇人物的世界,一起探寻他的英勇事迹。
一、岳飞其人:80岁高龄的少年英雄

提起岳飞,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那“精忠报国”的豪情壮志。其实,你知道吗?岳飞在历史上并非80岁高龄,而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。他出生于南宋时期,年仅20岁时便因战功赫赫而声名鹊起。
岳飞的父亲岳和,曾是北宋末年的将领,因战乱而隐居。岳飞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,习武练兵,立志报国。在80岁高龄的岳飞眼中,国家兴亡、民族大义重于泰山。他的一生,都在为抗击金兵、保卫家园而奋斗。
二、岳飞庙:一座承载历史的丰碑

在河南省汤阴县,有一座岳飞庙,它是岳飞精神的象征,也是后人缅怀这位英雄的地方。这座庙宇始建于南宋时期,历经风雨,至今仍屹立不倒。
岳飞庙内,有一座高大的岳飞塑像,他手持长枪,英姿飒爽。庙内还有许多与岳飞相关的文物和故事,如岳飞手书的《满江红》、岳飞墓等。这些珍贵的文物,见证了岳飞的一生,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。
三、岳飞抗金:屡败金兵,威震四方

在岳飞的一生中,他多次率领岳家军与金兵作战,屡败金兵,威震四方。其中,最著名的战役莫过于郾城之战。
公元1140年,金兀术率领十万大军南下,意图一举灭亡南宋。岳飞得知消息后,立即率领岳家军迎战。在郾城之战中,岳飞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士兵们的英勇奋战,成功抵御了金军的进攻,并反戈一击,重创了金军。这场战役,让金兀术深刻认识到岳飞的军事实力,也使岳飞在南宋的地位更加稳固。
四、岳飞诗词:豪放派代表
除了在战场上英勇善战,岳飞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。他的诗词,充满了豪放派的风格,如《满江红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。
《满江红》中,岳飞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、民族大义的坚定信念,以及对敌人的痛恨。这首词,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国人,让他们在面对外敌入侵时,勇敢地站出来,保卫家园。
五、岳飞之死:忠魂永驻
就是这样一位英勇的将领,却在南宋末年遭遇了悲惨的命运。公元1142年,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,最终在风波亭上英勇就义。
岳飞之死,让无数人为之痛心疾首。他的忠魂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。如今,在岳飞庙内,人们仍会为他祈祷,希望他的英灵能够安息。
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介绍,相信你已经对岳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。这位80岁的少年英雄,用他的生命诠释了“精忠报国”的真正含义。让我们铭记这位英雄,传承他的精神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!